感恩新时代,让我们从背景板成为主色调
感恩新时代,让我们从背景板成为主色调
岩矿鉴定室 李芬香
时常听到周围的男性以幸福的论调发牢骚“我媳妇收入比我高,那也不能不做家务吧”、“我媳妇工作得好好的,突然要去读博士,非要去当那灭绝师太”、“我媳妇放着好好的公务员不当,非要辞职去创业”等等,末了,他们总会感慨一句“还是封建社会的女人好啊,贤妻良母,对男人言听计从!”
诚然,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女性的身份和地位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是什么让女性地位节节攀升呢?不对,这话应该更准确的表达为:是什么让女性在古代地位如此低下呢?
是因为封建社会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需要孔武有力的男性来支撑?确实,古代科技落后,身强体壮的男人更擅长在外耕种打拼,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更适宜在家相夫教子。可如果是女子本身的柔弱限制了她迈出闺阁的能力,那为何古人又给我们留下了“木兰替父从军”“杨门女将”等巾帼不让须眉的典故?梁山好汉中亦有侠义肝胆的女好汉?可见,虽然男女先天力量有别,但这不能成为古代男尊女卑的理由。
是因为封建社会女子的才学见识不如男子?名垂千古的能人将士确实多为男子,但也不乏女流之辈。论才学,卓文君、班昭、蔡文姬、李清照等在文人墨客中照样名声鼎鹤;论谋略,吕后吕雉、明皇武则天、孝庄皇后、慈禧太后等在男权盛行之时依然权倾朝野。可见,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来就不缺优秀的女人,时代的局限,淹没了女性的光芒,并堂而皇之地告诉世人:女子无才便是德。
是新时代,打破了过去的禁锢,赋予了女性接受教育的权利,给予了女性展现自我的机会,将女性带向前所未有的舞台。旧社会,接受教育是富庶人家才有的特权,有条件读书的女子更是甚少。1945年,《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后,教育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全国扫盲运动。扫盲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扫除落后的传统观念,动员男女老少学习识字。从此,我们从目不识丁的文盲,逐渐学会读文识字,掌握文言白话,甚至精通各种外语;我们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女,逐渐走出家门,远走高飞,在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留下足迹;我们从孤陋寡闻的村野农妇,逐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时事政治也成为茶余饭后的交际;我们从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小女子,逐渐变成为了幸福既可勇敢说不又可大胆追爱的新女性;我们从粗野鄙陋的贱内,逐渐变成知书达理、聪慧通透,站在成功男人背后的贤内助;我们从只关注锅碗瓢盆的家庭主妇,逐渐变成把工作当成重心,在国计民生中大展身手、建功立业的女强人。
教育,提高了女性对自我的内在修养,也放宽了大众对女性的接纳范围,让女性从无足轻重的配角,甚至因“传男不传女”的偏见连配角也算不上的位置,慢慢上升到举足轻重的主角。社会被男性垄断的壁垒已被打破,日常的各行各业已向女性敞开大门,如女医生、女老师、女运动员、女快递员、女保镖等等;金字塔顶端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崭露头角,如女企业家、女教育家、女外交家、女航天员、女院士、女诺贝尔奖得主等等。社会地位得到认可,女性的家庭地位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
相比之下,同处二十一世纪的一些国家,如阿富汗、沙特、伊朗、埃及、印度等,女性的境遇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发展而得到多大的改善。她们依然无法享受教育公平,依然是被奴役的对象,像极了中国封建时代的女性,小心翼翼地遵从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在她们的国度,有严苛的种姓制度,家暴性侵是常态,少女时期还有违背人性的割礼,但这所有的不公却都披上了公平的外衣。无法接受教育,或者说是公平的教育,使得她们只能一辈子浑噩愚昧、任人摆布,无法获得思想自由、拥有捕获真相的权利,更别提实现自我价值和提高社会地位,可悲可叹!
感恩我们的新时代,对女性打开了平等教育的大门,让我们通过读书学习,拥有更大的格局、更远的见识、更广阔的人生,在浓墨重彩的时代巨画中,从可有可无的背景板,转变为大放异彩的主色调!
- 上一篇:学习文件精神 积极主动作为
- 下一篇:你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