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心实验室“师傅”称谓的兴起
退休职工 苏禄煊
“苏师傅,你好!”退休22年后,今年9月我重回实验室,又听到了这个亲切的称呼。
中心实验室的人喜欢用“师傅”这个称呼,不仅老职工,年轻职工也习惯用它,有文为证。《河北地质测试》总第7期《我眼中的“一大”》这篇文章有这样一段记述:“会议期间,我毫不意外地又看到了精神矍铄的文赘祥老人。他个子不高,满头银发,不光认真听取会议讲话,还时不时手持摄像机做着影像记录。休息时,总能看到他和职工们聊天,也能听到人们一声声亲切地称呼他‘文师傅’。”下文又提到“朱林丽师傅”。文赘祥和朱林丽是不同年代的两名退休技术人员,我都熟悉。
据我所知,1965年和1966年分配到河北实验室的大中专生极少有人把帮带过自己的技术人员称为“师傅”,而是尊称“老某”,如“老文”(文赘祥)、“老谈”(谈先林),只对工人尊称“师傅”,不分年长年轻,如“邸师傅”(年长的磨片工人邸玉隆)、“侯师傅”(年轻的炊事员侯海)。这是符合当时的社会习俗的,并非这批学有专长的大中专生狂妄自大。
那么,中心实验室到底从什么时候起流行用“师傅”尊称老一代技术人员呢?我的记忆中是始于1972年招收第一批地质职工子女之后。这批年轻人没有进过化验培训班,来室之后全凭老技术人员指导,边干边学,亦即“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从而逐步掌握测试技术。当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斗、批、改”阶段,“工人阶级领导一切”这个口号响彻九州大地,工宣队进驻各个知识分子成堆的单位进行“掺沙子”。因此,这些年轻的“地质子女”便用当时最受尊崇的称呼——“师傅”来称呼帮带自己的老技术人员,以示爱戴。而当时被视为“臭老九”的技术人员都巴不得立即脱胎换骨,成为工人阶级的一员,因此很乐意接受“师傅”这个称呼。于是对技术人员称“师傅”便流行起来。这也是符合当时的社会习惯的。时间长了,就成为中心实验室尊师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 下一篇:原件和复印件——父亲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