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基地 > 科普基地动态

夯实科普基础 提升科普成效

更新时间:2023-12-21 11:01:13点击次数:431次

科学既是解释自然现象的工具,也是指导我们的决策、改善我们的生活以及推动社会进步的源泉。科普则是连接科学与社会的桥梁,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面向公众科普,传统的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等场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与人们不断增长、层次日渐丰富的科普需求相比,仅靠现有的设施,无论是数量和覆盖面都远远不够。2021年印发的《全国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建立科普教育、研学基地,提高科普服务能力。在中国科协认定的800个“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就实现了类型上的多样化:走进地质公园,欣赏美景之外还可以学习地理知识;参观工业遗产,怀旧之余还能了解现代工业生产原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场所融入科普教育元素,成为科普领域新的生力军。

地质实验测试工作是地质找矿的“眼睛”,日常需要用到大量的精密仪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具有很高的科普价值和科普特点。但是分析仪器精密、实验过程复杂,科普工作者通常以参观的形式进行讲解,公众只能通过“看”仪器的外观和“听”讲解员的解说来了解实验过程,既不能亲自上手操作感受,也不能通透的展示仪器内部结构原理,极大地限制了地学科普的浅显易懂,无法有效地提高公众对内容的兴趣。

测试中心“分析科学实验科普演示创新产品的优化”团队从环境、地质等领域科研实验室中具代表性的两套仪器“分光光度计”和“磁选管机”入手,将复杂精密的检测仪器的结构简约化、透明化,清晰地将整个实验过程呈现在公众面前,同时让公众可以化身为“实验员”参与到实验过程中,积极探索如何用科普更好地打破科学与生活的壁垒。

项目组团队认真分析了两台仪器特点,挖掘身边素材进行构思与创作,以日常生活器物作为教具,拆解晦涩难懂的科学概念,既让高深的科学知识“轻量化”,也让前沿科学热点“大众化”。

分光光度计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中的彩虹现象作为切入点,结合太阳能电池将分光光度计中涉及到的光的色散、互补色选择、光电转换等看似高深知识以生活化的方式进行表述。湿式磁选装置选择用“积木”的方式进行展示,将原本的磁选机的结构进行拆解成可搭建的积木,既保留“磁选管”自动选矿的功能又吸引眼球,同时增加了公众的体验感。


湿式磁选装置的“积木”加工一度成为项目组面临的难题。“积木”形状特殊,普通模型厂家造价昂贵且成品无法满足组装要求,经过反复调研对比,项目组创新地采用3D打印,以逐层建造的方式制作“积木”,在减少了原材料浪费的同时,可以快速迭代模型,帮助项目团队在短时间内制造多个了设计版本,并在不同阶段进行实验和改进,最终实现更好的设计。


两个科普产品制作初步完成以后,为了更好的改进优化科普产品,项目团队决定面向公众进行一场“公测”。2023年10月13日,在保定市文明办、共青团保定市委组织协调下,“分析科学实验科普演示创新产品的优化”团队走进保定市第十七中学,为150多名初中学生送去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深受学生教师的好评。

活动中,项目组成员在充分了解受众群体的基础知识水平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生课内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等知识,将科普装置第一次展示在公众面前,通过现场展示、互动操作装置,做到了让学生在课本中“闻其名”,在活动现场“见其物、知其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心里的科学种子以更丰富的形式萌发生长。

项目团队将进一步完善两套科普产品,根据受众对科学知识的不同需求,做细人群分类,不断精进科普内容,通过现场展示、科普视频等多种渠道来传播科学知识,守正创新提升科普成效,加深科普的广度与深度,为推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良好氛围贡献地质测试力量。

(仪器设备科 徐崇颖 杨嘉晖)


(编辑:admin)